不全是。举个例子,在河北保定有一条易水河。易水河的南面就是当年宋朝的领土。易水河的北面就是辽国领土。这本来是一条地理分界,时过境迁河两岸的人早就融为一体了。但在日常用语中,还是能捕捉到蛛丝马迹的不同。比如,同样是称呼“连襟”,易水南岸的人叫做“挑担”,易水北岸的人叫做“担挑”。
图1所示,红色虚线的范围就是幽云十六州,大概包括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北京以及天津部分地区。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蓟十六州,燕云一名最早见于《宋史·地理志》。燕云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地区、山西北部地区。
燕云十六州在现代地理上涵盖了北京、天津全境,以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地区。具体来说,包括了北京市的大部分区域;天津市的全部;河北省的张家口市、承德市等地;山西省的大同市、朔州市等部分地区。燕云十六州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地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屏障。
燕云十六州是中国历史上特定区域的地理名称,主要包括以下地区:燕云十六州包括:幽州、檀州、顺州、蓟州、瀛州、莫州、新州、妫州、儒州、武州、蔚州、云州、应州、朔州、幽都府以及涿州。这些地区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以及山西等地。十六州的划分并非固定不变,历史上可能有所调整。
燕云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全境,以及河北北部地区、山西北部地区。包括燕(幽)、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共十六州。
妫州:现今河北省怀来县。 儒州:现今河北省延庆区。1 武州:现今河北省宣化区。1 云州:现今山西省大同市。1 应州:现今山西省应县。1 寰州:现今山西省朔州市马邑镇。1 朔州:现今山西省朔州市。1 蔚州:现今河北省蔚县。
燕云十六州是中国历史上特定区域的地理名称,主要包括以下地区:燕云十六州包括:幽州、檀州、顺州、蓟州、瀛州、莫州、新州、妫州、儒州、武州、蔚州、云州、应州、朔州、幽都府以及涿州。这些地区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以及山西等地。十六州的划分并非固定不变,历史上可能有所调整。
燕云十六州是历史上指代的十六个位于河北省北部及其周边地区的州,它们分别是: 张家口市:位于河北省北部,与北京市相邻,是中国著名的四大火炉之一,并且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 怀来县:隶属于张家口市,位于北京市和张家口市交界处,有“塞上江南”的美誉,八达岭长城即位于此县。
燕云十六州,指的是现今北京、天津全境,以及河北北部地区、山西北部地区。这些地区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便是北方民族南下中原的必经之地,也是中原王朝北部边境天然的防御阵地。
〖A〗、燕云十六州覆盖的地理范围东西大约600公里,南北大约200公里,总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 该地区包括现今北京、天津、河北西北部以及山西大同周边的大部分土地。 幽州,现今的北京,当时被称为燕京,也是辽帝国的南京。 蓟州,位于现今天津的蓟县。 瀛州,即现今河北的河间。
〖B〗、燕云十六州在五代十国以前是属于中原的。 五代十国以后,燕云十六州被石敬瑭送给了辽国,但未得到中原朝廷的正式认可。 因此,关于燕云十六州的主权归属,各方观点不一。在辽国看来,北宋的行为是侵犯;而在北宋视之,为收复故土。 燕云十六州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C〗、然而,“燕云十六州”的称法并非始于五代,甚至在五代整个时期都未见此称。后晋石敬瑭割让给辽朝的地区,《新五代史》和《旧五代史》中统称为“雁门以北及幽州之地”。那么,“燕云十六州”的名称从何而来?“燕”字源于契丹主耶律德光在公元938年将幽州升为南京,又称作“燕京”。
〖D〗、五代时称为“幽云十六州”或“幽蓟十六州”,燕云十六州是北宋末年才有的说法。属于北京市的四个州:幽、檀、顺、儒;属于天津市的一个州:蓟;属于河北省的七个州:涿、蔚、新、妫、武、瀛、莫,属于山西省的四个州:朔、云、应、寰。
〖A〗、燕云十六州谁收复的 朱元璋。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派手下徐达、常遇春统兵二十五万,北伐元朝,打出“驱除胡虏,收复中原”的口号。经过浴血奋战,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收复了燕云(又称幽云)十六州。自此结束了燕云十六州在非汉族的统治。
〖B〗、徐达:开国第一功臣,出身农家后投朱元璋。鄱阳湖之战助其击败陈友谅,北伐推翻元朝,收复燕云十六州。一生骁勇有谋、善指挥、军纪严,官至太傅等,封魏国公,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常遇春:有“常十万”美誉,早年为盗后归朱元璋。采石矶战役崭露头角,参与龙湾、鄱阳湖等多场关键战役。
〖C〗、明朝时期,朱元璋和徐达等将领成功收复了燕云十六州。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下令徐达领导北伐,目标是元朝的都城大都。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徐达的军队成功占领了大都,标志着燕云十六州重新回到了汉族政权的统治之下,结束了北方游牧政权长达455年的统治。
燕云十六州是在明朝时期被朱元障和徐达等人从辽东契丹族手中收复的。 燕云十六州是指中国古代时期北方的一个地域,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河北和山西一带。 在唐朝时期,这一地区曾被辽东的契丹族统治,并称为燕云十六州。 随着时间推移,燕云十六州在不同历史时期陷入了不同的政治混乱之中。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北宋为何始终无法收复燕云十六州。首先,北宋初期对辽国并不占优。辽国并不同于以往的游牧政权,它已经学习中原文化,形成了较强的国家凝聚力。无论是国土面积、军队战力,还是战争动员能力,北宋都处于劣势。即使在统治者层面,北宋也面临着辽国贤后萧燕燕的挑战。
是在公元1368年由朱元璋令徐达、常遇春攻克大都,自此燕云十六州结束了在非汉族的统治,前后攻击经历455年。其最早失于五代十国时期即公元938年,后晋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并称辽太宗父亲,自己为儿皇帝。
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北宋开国两位皇帝都是马上天子,行伍出身,但在他们手上,收复燕云十六州都没有结果,后世太平天子就更加无望了。燕云十六州在非汉族的统治者统治了455年(913-1368年)之后,到了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太祖朱元璋遣徐达、常遇春攻克大都,燕云十六州得以重新并入汉人势力范围。
燕云十六州谁收复的 朱元璋。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派手下徐达、常遇春统兵二十五万,北伐元朝,打出“驱除胡虏,收复中原”的口号。经过浴血奋战,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收复了燕云(又称幽云)十六州。自此结束了燕云十六州在非汉族的统治。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